“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一支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战斗力,团结一心、业务精通、热心为民、勤勉敬业的公证团队。让“海珠公证”登上更广阔的舞台,发出更加令人瞩目的耀眼光芒!”
去年,海珠公证处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服务创新、不断拓展,以优质服务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公证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海珠公证处全年共办结各类公证36800多件,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35%;公证费收入2616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国内民事公证增长24%,涉外民事公证增长55.3%,国内经济公证增长62.2%。去年,海珠公证处创新服务不断拓展,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极具特色和亮点:
一是创新公证服务模式。为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海珠公证处坚持为当事人免费代办房产证,并推出邮政专递公证书、家庭公证顾问、公证调解等服务新举措,受到群众的肯定。去年共获当事人的锦旗12面,收到表扬信多封。
二是队伍建设卓有成效,锻造了一支廉洁高效、业务精通、热心为民的公证队伍。有良好的氛围,使海珠公证处人才辈出,广州公证行业第一个由中层管理人员、公证员担任的市人大代表肖志英出自海珠公证处。
三是与时俱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海珠公证处是广州公证行业最早推出“手机办证”的公证机构,为了让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更方便,海珠公证处不断投放端口构建“掌上公证”系统,最新的一个“公证办理”端口去年11月在“广州参考”APP上线;为了让群众少跑腿,网上办证预约系统实现与办证大厅取号系统一体化对接;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发展,首创“当事人指纹库”、“调查核实系统”,成立“业务线上推送中心”……。
四是贴心为民服务,打造优质公证服务链。海珠公证处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服务监管,不断推出贴心的便民措施,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受到群众的赞扬。为缩短群众的轮候时间,办证大厅开设了涉外公证业务的绿色通道——涉外专窗,并公开承诺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出证。事实上,不少当事人从申请到领取公证书只用了3天的时间。为方便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专门在叫号系统为“免费遗嘱公证”开通绿色通道。为了让服务更周到、更有人情味、更体贴入微,海珠公证处在办证大厅为群众准备了爱心坐垫、便民伞、老花镜、报刊、医药箱,还专门设置了“公益图书阁”,备有各类书籍供群众免费阅读、领取。去年,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许多新闻媒体都对海珠公证处的便民服务进行过报道。
五是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去年,海珠公证处注重宣传推广,创新公证宣传模式,多措并举促进公证业务发展。措施之一:创建电子刊物《海珠公证微刊》,至今已推出6期,通过微信、QQ、微博等进行推送、转发,收到了很好的宣传的效果。措施之二:连续三个月利用行驶在广州市的100辆公交车推广宣传“在家办公证”的便民措施。措施之三:通过网站、公众号进行宣传。海珠公证处注重宣传实效及质量,将相关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门户网站和公众号的维护及宣传均有专人负责,内容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措施之四:开展“便民服务月”活动,向社会推出多种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措施及进行公证宣传,并免费派发专门设计的《公证便民服务指南》(实用版)近千份,受到群众的欢迎。
六是搭建平台,加强文化建设。去年,海珠公证处主办了“海珠公证名家讲坛”,邀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赵广军为“名家讲坛”揭幕,并开启了主题为“我志愿我快乐”的讲座,旁听者除了公证人员以外,还有到公证处办证的群众以及闻讯而来的市民。海珠公证处将不定期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家、专家开讲,搭建一个高品质的文化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各行各业的沟通联系,宣传公证传播正能量,拓宽公证人员的视野,增加海珠公证处的社会知名度。
七是开展公益活动,赢口碑树好形象。海珠处经常开展公益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海珠公证志愿服务队”是广州公证行业第一支公证志愿服务队伍,宗旨是“同心同力、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服务队成立后多次开展了公证服务领域以外的公益活动。
八是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海珠公证处积极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了配合政府征拆官洲岛建国家重大项目工程,海珠公证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续轮班驻守现场九个多月。海珠区官洲国际生物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专门向广州市司法局发出《感谢信》。信中对海珠公证处工作人员在加快解决生物岛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中体现出的勇挑重担、敢于吃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海珠公证处积极配合完成生物岛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表示了由衷的谢意。去年11月1日开始,海珠公证处根据省司法厅的统一部署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办理遗嘱公证服务,成为广州地区最早为老人提供上述服务的三家公证机构之一。海珠公证处积极主动热心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受到群众的赞扬。
去年,中国公证协会会长丁露到海珠公证处调研时,对海珠公证处的信息化建设及便民服务措施表示肯定,并鼓励海珠公证处要打造业务精品。